首页 关于新航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新航注册 > 最新动态 > 中美斗了这么多年,中国在自家门口说一不二,美国显露卑微一面

中美斗了这么多年,中国在自家门口说一不二,美国显露卑微一面

发布日期:2024-06-15 16:07    点击次数:122

围绕中美关系,美媒《纽约时报》最新的一篇分析文章,标题显得分外惹眼。作者声称,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后院”,美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卑微的超级大国”。

而这个卑微,具体体现在外交政策的变化上,也就是美国不再居高临下地俯视亚太地区,向自己的盟友国发号施令。恰恰相反,美国愿意成为一个“愿意分担责任”的队友。

【美媒称拜登政府在亚太表现得很卑微】

【美媒称拜登政府在亚太表现得很卑微】

美媒由此得出结论,说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衰退,美国影响力正在出现结构性的转变。亚太地区关系到美国未来一百年的地缘战略,拜登正在为美国影响力的存续“全力以赴”。

不得不说,美媒的标题确实很吸引眼球,但通篇看下来,本质上是对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生硬吹捧。

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表现出更强的存在感,愿意分给自己的盟国更多实际的好处,更身体力行地参与地区事务,而不仅仅是许下一张空头支票,然后继续高高在上。

但不管美媒包装得再怎么冠冕堂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美国光靠价值观外交,就能在亚太地区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在亚太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衰退得比预想中要快得多,对比中国是棋差一着。

【美国开始松口给盟友国家更多的好处】

美国防长奥斯汀之前就承认,换做是以前,美国讨论亚太安全,可能还会把“轴辐体系”挂在嘴边,但现在拜登政府“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说到这里,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轴辐体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双边主义为基础构建出来的一套安全同盟体系,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对亚太地缘格局的塑造有深远影响。在此之后也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核心。

“轴辐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组织结构上相对封闭,而且主要目的是服务美国利益。跟我们现在常说的“小院高墙”,性质上如出一辙。

但在国际秩序加快向多边主义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双边主义为基础,单极格局做支撑的“轴辐体系”,在应对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奥斯汀称,美国在亚太看到“轴辐体系”以外的东西】

尽管不少地区国家,直到现在都对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有路径依赖。只是美军还能否提供这种安全保障,美国人自己都没信心。更不要说,依靠“轴辐体系”打造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了。

美国本以为,光靠“轴辐体系”就能对中国形成有效的震慑。就跟当初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发表的演讲差不多,想让中国当一个“听话的伙伴”,但最后事与愿违。

不难看出,地区国家“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外交平衡,已经隐隐然向另一端发生了倾斜。美国在二战后屡试不爽的很多政策工具,已经无法与现在的硬实力相匹配,一味生搬硬套,只会加剧影响力的衰退。

所以美国必须求变,光靠扯意识形态的大旗,已经行不通了,只能亲自下场,让自己的对华强硬政策,在盟友体系间形成示范效应。

【美国的“轴辐体系”,对中国震慑效果有限】

换句话说,美国已经无法凌驾于自己在亚太的同盟体系,必须要和盟友“和光同尘”,才能继续贯彻原先的印太战略。

所以《纽约时报》才认为,美国已经在亚太成为了“卑微的超级大国”。换做是以前,美国想要对付中国,可能根本不需要“屈尊降贵”。但现在美国既不能俯视亚太地区,也不能俯视中国了。

这种外交政策上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拜登上台以来就一直在推动,只是开始出现明显效果的时候,拜登的总统任期已经进入倒计时。

美国年底就要举行总统大选,如果拜登不能连任,那么他这几年的外交努力,可能会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付诸东流。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拜登好不容易在4年内政策转型,如果不能连任,效果会大打折扣】

最后我们还是有必要明确,《纽约时报》在文章中明示“亚太是中国后院”,这只是美国人的想当然。

所谓的“后院”,归根结底,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种变体。以美国与拉美地区的关系为例,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拉美是美国的“后院”。那是因为拉美国家真的被美国吸过血,也没有从与美国的关系中获得实际的好处。

所以美媒把亚太地区等同于中国的“后院”,用意已经不言自明,但明显与亚太地缘经济格局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

《纽约时报》以这种先抑后扬的方式,去吹捧拜登的外交政策,在明眼人看来,不是一般的尴尬。不过,美媒现在极其痴迷于“中美战略竞争”这个概念,也要“归功”于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这未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