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新航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新航注册 > 业务范围 > 人们为何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所有不公和苦难

人们为何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所有不公和苦难

发布日期:2024-09-09 13:16    点击次数:111

封面来源:Unsplash

这是一篇对一位晚出生3个月便会被称为00后的创作者的采访手记。

她写了《暗灯》。

作品上周日完结了连载,期间很多读者在留言区分享了对角色的看法、对剧情的推测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我们在编辑推送时,也常常好奇,为什么她会选择这样的地域、这样的人物,以一种似乎不属于年轻人的沉重来进行创作和表达?年轻的创作者,在如何看待周围和这个世界?

于是,就有了这一期短短的采访手记。

也更有了一种坚定。提供一个小小的空间,给创作者一个表达与尝试的舞台。诚然,它与我们出版的纸质作品有一定不同,很感谢几位在后台认真提建议的读者朋友。批评就是一种支持。当然,鼓励也是。期待继续关注这个栏目。

“一株株野草努力地生长,渴望过境的风能带走它或者它的种子,以获得自由。”

点击即可阅读完整版▼

原创连载丨《暗灯》全集

为什么会写下《暗灯》这样一部故事?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名叫《黑与光》的短篇小说,关于逃离和流浪,这篇小说的现实原型来自我之前生活中的故人和故乡,而《暗灯》则可以说是脱胎于《黑与光》。

我出生在一个矿区医院,在家属区长大。夜晚,总独自趴在窗边,望着黑压压的山里。周围的村庄都没有装路灯,只有狗吠深巷和运煤卡车奔驰咆哮的声音,却看不到任何人影儿,于是每个地崩山摧的夜晚,我都觉得世界快毁灭了。

但是,矿区大门会一直亮着一盏灯,半山腰上静静地亮着,不显眼,要仔细看才能看到,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变成暗红的灯笼。而我知道在漫长漆黑的地下矿道里,工人头上也会亮着灯,我知道下了夜班的爸爸会从那盏灯下走回家……

我最讨厌的脏兮兮的煤矿,在夜晚的此时竟然成了世界唯一的光亮,这件事太神奇了!于是,那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所形成的图景,开始让人着迷甚至泫然,我开始理解想要逃向花花世界的周琪,也理解想要将故乡和家守住的周洁和白柏倩。因为不论选择故乡还是远方,其实都是为了追寻到那盏能照亮夜晚的灯。

有人说野草是风吹又生的坚韧,有人说它随风乱舞,虚浮无骨……但我觉得最瞩目的是它身在暗处却永不停息的躁动。

这种躁动和憧憬的力量让它们贪婪地摄取每一滴水,每一缕阳光,这种生命力一定会有能够改变些什么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是这个故事诞生的原动力。

一片极其荒芜的山坡上,一株株野草努力地生长,渴望过境的风能带走它或者它的种子,以获得自由。

这就是写下《暗灯》的故事,和《暗灯》想讲的故事。

在构思《暗灯》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走向时,有过哪些纠结和思考?

对于生活过数十年的矿区和村落,我本很有信心做好文本上的建构,但落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上时,又纠结很久,总担心有失偏颇。因为我深知自己和很多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故乡的认识如管中窥豹,当局者迷。

从前我最不能明白的,就是人为何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所有。人们总若无其事地谈论着今天又有哪个村里人来矿里闹事,又有谁被高压电劈了,有谁下了井之后就再也没上来……但除此之外都是沉默,在被拖欠工资后,在知道某领导贪污腐败后,除了一句“他妈的”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不努力改变?如果无法改变又为什么不离开?……小时候我想不通这些问题,于是便归结于他们生来就麻木粗野又懦弱……直到很久之后,我到外地上学、工作,反复奔波在故乡和远方之间,无数次再度审视那片土地上那样的生活,才渐渐明白过来,站出来的成本和生活的重量并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

你无法用自己的经验要求任何身在其中的人突围甚至献祭。

所以在写作结束之后,对这些环境和人物的纠结也就被自我开解了。来自矿区和宁家村的人物,各自在家乡和外地生活,先天环境,时代的选择和变迁,都带给他们不可磨灭的秩序和伤痕。有的感受着失意生活中的沉闷和躁动;有的和自己灯红酒绿的生活貌合神离;有的拼了命地奔波,甚至迷失自我,一头扎进犯罪道路……希望在故事中他们都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形象或触动。

因为无论是成为城市打工人,还是想要回乡躺平,或者始终都留在家乡没有离开的打算,在日常中的某些时刻,我们也常突如其来地觉察到一丝异样和迟疑,或许是对周遭环境感到迷茫,或许是对“走”还是“留”有所纠结,或许是看不清自己内心真正想选择的生活……

身边和远方,其实永远都是装订在一起的同一本书,留在某页或翻开下一页,都是每个人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个故事并非想带人逃离,也非指向归途,而是希望能提供一种视角分担那些迷茫,提供一盏或许不够明亮的暗灯。

如果作者有一次越过现实,扭转人物命运的机会,你最想改变哪一个人物的结局?

如果是人物自己选择的结局,我会觉得无能为力,比如郑珏和艾兰……命运和环境塑造了她们,她们又因被塑造的性格和观念走向了悲剧,这是一条太难挽回的路。

我曾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过一位律师的一场直播。他听完一个“在很多家之间流浪”的女性的投稿后,认为那是投稿者编出来的故事,直到被证实后,久经沙场的律师感慨道:他能想到人性有多么恶,却难以想象一个人可以那么苦。

苦难在郑珏和艾兰身上的堆积,或许是命运使然。但在面对苦难时,身边站着的无论是旁观者还是推波助澜者,也是关键所在。如果好旺角的张学兵没有对她们加以控制和伤害,她们或许不会“那么苦”。但即使如此,她们的结局或许仍是难以改变的,因为虽然人人都有求而不得,却未必都会不撞南墙不回头。那些内心喷薄的生命力、希冀、欲望和不甘心到了极致后,就进而转变成了伤害自己的刀,和对苦难的火上浇油。

所以我更想改变的是白柏倩、王庆和宁霞的结局(似乎不是一个人物了……),他们想要的从来就不多,但又对属于自己的这一点足够坚定。就差一个机遇或者一个人,搭把手,他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韧性和勇气翻盘。

如果这篇作品有其他的机会,你最期待哪个人物的呈现?

最近在追《边水往事》,对三边坡的环境很着迷:虽然罪恶横生,却也有忠义和善良的光亮闪烁。如果这篇小说能得到其他的机会,我还挺期待看到桑马特和武小的。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些富有魅力的底层人物或者一些拥有复杂面向的“反面人物”,我也是这样!无论是在影视还是小说的叙事中,塑造这样的人物无疑是最令人着迷的。我对罪犯刘金杰感到愤怒,但也为武小的“想不开”难过惋惜。

或许越是缺少什么,人就越渴望什么,也就越是被自己的执念绊得狠。出生在干旱荒芜的矿区,他却渴望着潮湿多雨的气候;从来没有得到过完整的家庭和正常的母爱,他却背负着对亲情和责任的幻想,将自己牢牢绑在母亲身边;明明听到了内心的声音,他却还是为了维护亲情的责任,割断他人的亲情关系将他们像商品一样量价买卖……

在跟着桑马特离开海边进入黑暗密林的那一刻起,他就罪无可恕。但在那之前,我还是希望他这一生中能拥有这样的时刻:

站在他梦寐以求的海边,在夕阳里暂时忘却那些压得他喘不过来气的暴力和谎言,静静地感受一会儿真正属于他的生活。